在地球的另一邊觀看香港的繁華鬧市,都會人的感情掙扎和生存空間比真正踏足這片喧譁的土地來得更為真實。因為隔了6000多里的距離,我可以更客觀的去剖視我曾經接觸過的一切。地鐵列車,紅色小巴,街頭巷尾,唐樓門前的霓虹燈曾幾何時都那麼熟悉,但是我卻沒有深厚的體會。就像我在香港長大但一點不瞭解香港的歷史一樣。我不是唯一的一個。原因是在香港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沒有餘暇去顧及歷史,大家都為生活奔波勞命––所謂的“揾食"––然後拼命的去消費和吃喝玩樂。這就是香港人的生活態度,work hard, play hard, 沒有去想想這種 "work/hard" 模式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而且節奏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最終得益的是大財團,大企業。香港的經濟發展倚賴香港人對這種“work/play" 不成文協議的同意和縱容。都說香港人工作壓力大,所以要放鬆,去旅行,浩浩蕩蕩地上飛機,離開香港人自豪的赤蠟角機場,下飛機,指手畫足評論人家的機場怎麼落後怎麼不如香港,到達酒店,吃飯,血拚,胡亂拍照,買一大堆手信,回港,派手信,上載那些沒有焦點的照片,繼續上班。又回到原來的工作週期。這是一般人的生活/旅遊循環。在2008年我感到厭倦了。